WTISD

1865年国际电报大会

​ ​ Search the History PortalClick here to search the History Portal
本页的永久标识符  

国际电联诞生于巴黎

​​​​​​​​亦请参见:国际电联​历史概述
                     1865年前的《国际电报协议》
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矗立着一幢雄伟的19世纪中叶的建筑:奥赛码头(Quai d'Orsay)。自1853年以来,它一直是法国外交部的所在地,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无数政要。时钟厅(Salon de l'Horloge)是其中最豪华的房间之一,在镀金的天花板下由巨大的枝形吊灯照亮,而在华丽的壁炉上方,有一座雕像象征着法国本身。1865年5月17日,在这个闪闪发光的会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签署了一项协议,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的国际组织:国际电报联盟。

有用的链接

​​​


巴黎奥赛码头(Quai d'Orsay)时钟厅(来源:法国外交部)​
 
他们是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拿破仑三世皇帝邀请来法国的。受到当时对科学进步和自由贸易信仰的鼓舞,这位皇帝推行了广泛的改革。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国家铁路系统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消除饥荒,以及引入社会性计划,例如改善女性教育。他最引人注目的遗产仍然是奥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对巴黎的大规模重建,用宽阔的林荫大道和公园取代了破旧不堪的贫民窟。
 
奥斯曼的设计包括一个新的下水道网络,最终将在其中铺设电报线。这符合皇帝对包括电报在内的新技术的浓厚兴趣。例如,他曾支持发明家乔瓦尼·卡塞利(Giovanni Caselli)在法国建立了几个站点,通过早期版本的传真机——传真电报(pantelegraph)——通过有线方式发送图像。为了推动法国的现代化并提高其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影响力,拿破仑三世提议在1865年3月1日举行世界上第一届国际电报大会
 
来自二十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的代表(见与会者名单 )在法国外交大臣Édouard Drouyn de Lhuys的主持下举行会议。他解释说,召开大会旨在对迅速发展的国际电报流量进行合理化安排,为此提出了一项总条约。因为此条约需要由国家当局签署,英国是唯一拥有广泛电报系统、但未参加大会的欧洲国家:英国的网络是私有的,而不像大部分欧洲国家网络是国家经营的。但大会认为,实际上,它们会遵守条约的规定。
 
​参加1865年国际电报大会的国家
1865年的国家 今天的国家
奥地利帝国 奥地利和匈牙利
巴登大公国 德国
巴伐利亚王国 德国
比利时王国   比利时
丹麦王国 丹麦
西班牙王国 西班牙
法兰西帝国 法国
希腊王国 希腊
汉堡自由城
汉诺威王国
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
荷兰王国 荷兰
葡萄牙王国 葡萄牙
普鲁士王国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联邦
萨克森王国 德国
瑞典和挪威联合王国 瑞典和挪威
瑞士联 瑞士联邦
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
符腾堡王国
 
Drouyn de Lhuys指出,当时生效的协议——1858年布鲁塞尔和伯尔尼公约》——已经跟不上电报的发展。国际电报可能要遵守多套不完全统一的规定。为取代这些公约,会议同意由具有技术专长的“特别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主要是各国电报网络的负责人)编写新条约的草案。

(来源:波尔多图书馆)

Edouard Drouyn de Lhuys(1805年11月19日至1881年3月1日),法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曾数次被任命为大使,并曾四次担任外交部长。 在第二帝国任外交大臣的最后任期中, Drouyn de Lhuys担任了1865年巴黎大会的主席,这届大会将在1865年5月17日谈判并签署第一部《国际电报公约》。奥普战争​被视为对法国在欧洲的利益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Drouyn从法国政府辞职。1870​​年,他退出政坛,开始了私人生活。​​

 
特别代表委员会举行了十六次会议,讨论了《国际电报公约》的详细内容,最后草案于4月13日提交给大会的第二次会议。草案包含开创性条款,其中包括在每个国家(而不是按地区)整体上引入标准收费系统(普鲁士的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最偏远地区除外)。重要的是,条约附有一张跨境电文收费表,其中以法国法郎为单一货币单位。这将大大降低电报的价格。此外,还拟订了一套《国际业务规则》,以配合《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要求采用摩尔斯电码及其工具——这是国际电联规定特定设备的罕见实例。
 

大会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议于1865年5月17日召开,正式签署了第一部《国际电报公约》的最后文件。这一天被认为是国际电报联盟(今天的国际电联的前身)的诞生日——每年的这一天都被定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公约》及其规则于1866年1月1日生效。条约的签署国在声明中表示,他们团结一致,都希望确保其国家之间的电报通信能受益于“简单且优惠的资费",而且国际电报的条件将得到改善。签署国还强调,将在签署国之间建立“永久性协议",同时不干扰与国际电报业务无关事项的决定。

《国际电报公约》的意义不可低估。在整个欧洲,甚至在与非洲和亚洲的边界,首次实现了规则、资费和技术的统一。

还注意到对国际关系的更广泛影响。就在1865年之前,一些签署国还处于战争状态。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之间的第二次冲突已于前一年结束,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涉及其中。尽管如此,所有国家都签署了《电报条约》在总结大会的成果时,Drouyn de Lhuys

我们在这里举行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和平大会。尽管战争的确常常是由于误解而引起的,但消除其中一个造成战争的理由,使各国更容易交流思想,并让这种惊人的通信方式变得触手可及,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种通过电线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太空中传递思想,为四散各地的人类成员提供了快速而畅通无阻的连接。

《1865年国际电报公约》(来源:国际电联)
 

国际电报大会在维也纳召开。大会重点关注的是技术和行政问题,而不是外交。重要的是,大会在伯尔尼建立了国际电报联盟常设局,这使本组织能够满足联盟成员之间日益增长的信息交流需求。
 
2015年4月27日,国际电联150周年庆典在巴黎的奥赛码头举行。时钟厅再次接待了原《电报公约》签署方的代表以国际电联第18位秘书长赵厚麟先生。在庆典上,法国数字事务国务秘书阿克塞尔·勒梅尔(Axelle Lemaire)宣布:
 
国际电联每天都在提醒我们,数字技术离不开包括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和民族国家在内的多方对话。
 
这种对话是国际电联的基本组成部分。国际电联的使命始于1865年在巴黎举行的大会,此后一直持续不断地为电信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支持。​​
​​​​​​​